Writings


2019.02.11

你的衣著如何 你的劇作也必如何
(立場新聞, 香港)

最近日式整理哲學「斷捨離」紅得越洋拍成電視節目,重申「拿起物件時如沒怦然心動的感覺就該捨棄」; 本人多年來都受購物慾困擾, 戒買衫難過戒口, 家越搬越大,又且要注意身型方可著更多款式的衣服, 好不麻煩。繼《盛宴》及《我的 50 呎豪華生活》後,香港獨立劇團影話戲即將演出人民生活系列四部曲之第三部《一絲不掛》,繼「食」、「住」後探討「衣」之於生活、生存的意義;早前有幸與本劇編劇、演員之一郭嘉熹,以及特邀演出的賴恩慈對談,深入了解是劇背後種種。Read More...


2019.01.16

龜嘜有心人講藝術教育 
香港青年藝術高峰會
(立場新聞, 香港)

最近收到我高中視藝老師梁崇任於舊生群組傳來訊息,以為是長輩新年祝賀圖,細看發現原來是他誠邀大家參與2019年1月19日由蒲窩青少年中心於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《香港青年藝術高峰會2018-19: 藝術教育》。Read More...


2019.01.03

我手畫我身 裸得大膽潘玉良
(虛詞, 香港)

朋友傳來近日關於位於金鐘,前身為域多利軍營軍火庫的亞洲協會的新聞報導,主要關於政府廉租歷史古蹟予城中富豪作「私竇」,我記得三數年前也曾出現類似報導,與PMQ同樣被富豪左手交右手的新聞一樣,坊間沒甚迴響;亞洲協會主席、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回應協會是免費開放予公眾的,我想如果是消閒雜誌報導成「隱世打卡熱點,零蚊影盡藝術品」一定更能引起熱話。的而且確,會址的花園和古蹟是免費對外開放的,中心亦時有舉行不用買票的文藝活動如電影放映及講座,雖然不是每個藝術展覽都是免費的,剛好現在放的「香港賽馬會呈獻.春之歌:潘玉良在巴黎」畫展就不用錢看了。協會內三百元一頓的午餐值不值則見仁見智,但這個展覽確具客觀的歷史意義和觀賞價值。姑且讓我充一次「旅遊小編」,嚮導各位觀展吧。Read More…


2018.12.07

【專訪黃靜婷】
藝術家問藝術家:執己有時 推石有時
(立場新聞, 香港)

執筆之際,面書哀鴻遍野。我的朋友最近產後抑鬱,治療師開的藥方是「不要看任何新聞報道」。說的也是,痛心和憤怒已非朝夕之事,最慘是你知道全都是真實,而似乎無力扭轉劣勢,可這不能作放棄的藉口,放棄是無關處境的選擇,同樣地,以流動的身姿迎向挑戰,是對自己信仰的交待。這是我上星期觀看「賽馬會藝壇新勢力」﹕流動舞蹈劇場《遙遙之城》首演後的反思。Read More...


2018.10.11

梅開二度靠食腦 —
寫在《文學放得開》第二季之後
(虛詞 /《立場新聞》轉載欄目, 香港)

最近臉書有朋友標註我於帖文內,原來是坊間評論港台31新一季的《五夜講場——文學放得開》(下稱《文》)。我本不是文學圈人,有幸受邀於年初擔當了其中四集的嘉賓和主持,在籌備和拍攝期間認識了很多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著名文學「網友」,文學知識迅速增長,首先感謝各位賞識。在網上搭訕留言後,其中提及幕後製作花絮,想不到引起很多朋友興趣,與節目編導、監製商討後,遂撰此文講講節目製作(只限我參與過的《文》)的二三事,假如能有助推廣節目,消弭些紛爭誤會,也是好事。 Read More… (2nd Link)


2018.10.05

【習慣發現・打卡以外】
480.0 性別x藝術空間
(《立場新聞》轉載欄目, 香港)

「油麻地站 C 出口等吧!」這句等同約了人去看電影的暗號,現在可能有了新的意義。

我從不曾留意地鐵站出口的對面,除了廉價壽司連鎖店外,何時多了幅「480.0」的橫額。德富強大廈本身亦饒有趣味;彌敦道上整排的唐樓很多都進行了翻新,這幢大廈翻新之餘仍保留舊時候的墨綠小地磚、大葉天花扇以及敞閘電梯,大堂連接後座經營多年的中醫館,從通花木門的玻璃飾窗還可瞧到黑漆漆的百子櫃和候診的街坊,極具「大隱隱於市」的味道;往上走一層樓梯便到達懸掛橫額的單位。Read More...


2018.09.03

【習慣發現・打卡以外】
油街藝術小眾
(Yahoo, 香港)

香港到處都是古蹟,也不只一兩家活化成美術館;年前參與了第六屆藝遊鄰里計劃,展覽場地都是隱身於鬧市的歷史建築,諸如香港視覺藝術中心(前身為舊域多利軍營卡素樓)、牛棚藝術村(前身為馬頭角牲畜檢疫站)、啟德校園(前身為英國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),以及本篇將介紹的「油街實現」。Read More...


2018.08.18

【習慣發現・打卡以外】
藝術裡找我是誰
(Yahoo, 香港)

上回提到大館,我想起今年初他們預展時展出了極具爭議的簡約主義藝術家Carl Andre的作品,就在這個前身是監獄的展館裡,也夠諷刺。Read More...


2018.08.06

【習慣發現・打卡以外】
大館睇展攻略!
(Yahoo, 香港)

宇宙間有很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家和藝術,有些隱居創作,有些喜歡置身群眾,我屬於後者,除了創作亦會寫寫文聊聊天,於是就有此欄嘗試。初次見面,不如由淺入深,談談香港這夏天最熱最新的美術館——大館。Read More...


2018.07.30

淫審處,你未見過大蛇痾尿!
(虛詞, 香港)

「未見過大蛇痾尿」是句粵語方言,形容人們沒見識過大場面,動輒大驚小怪。讀到村上春樹去年推出的長篇小說《刺殺騎士團長》日前被香港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為第II物品(不雅物品)的新聞,腦袋馬上浮現這句子。Read More...


2018.06.09

歧視的導彈終將射向自身——
評陳克華厭女言論事件
(虛詞, 香港)

書寫此文時,子宮因月經來潮搐痛,詰問自己,今時今刻身為生理女性莫非仍是原罪?有些東西很多人心裡都這樣想,但在第三波女性主義也快謝幕時,就不好說出來,譬如認同展示自我和擁抱情慾的女生,就算落得悲慘下場,都是咎由自取;如同貧窮、年老、殘疾,放諸無論是同性戀或者異性戀社群,一樣受人賤視。我疑惑,弱勢的人厭惡同樣弱勢的另一群人,是種什麼樣的狀態?Read More...


二○一六年三月中旬,得悉Viu TV製作組正為新節目「真人戀愛實驗」《脫獨工程》(下稱《脫》)招募參加者,經過面試,我成為了六名拍攝主角之一。遊戲規則以及主角的「缺陷」分類不贅了,因為這兩項都是實驗中的自變量,由實驗製作者,即Viu TV擬定,旨在將實驗結果引導去一特定面向(外在條件對異性戀愛關係的影響),而我,「KY」,只是實驗中的因變量。問題是:Viu TV如何透過「真人騷」形式,向觀眾闡釋實驗結果?實驗結果是否可百分百如實向觀眾反映?Read More...

2016.10.23

【電視真人show】節目已經完結 運動才剛開始 《脫獨工程》女角KY自白
(明報, 香港)


一月尾我應Art Apprasial Club(由多名本地藝術評論人如阿三、梁寶山、梁展峰、丁穎茵、楊陽及郭瑛組成的藝評小組)邀請出席關於香港藝術家李天倫在《因地制宜》兩岸四地展覽中的作品,因涉及兩岸四地「領導人當選票數的數字」被消失一事的集思會。來龍去脈已有媒體報道,李天倫和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分別出了聲明,詳情不贅。集思會對於行政權凌駕策展權、藝術界日益明目張膽的(自我或強行)政治審查等留下了開放的結論。與會者似乎有共識﹕「自己作品自己救」。Read More...

2015.03.10

黃嘉瀛:因地制宜後續
(明報星期日生活, 香港)


2015.01.18

早上被惡夢嚇醒


2014.12.11

寫很多


2014.06.02

老漢自瀆


4月3日的上午,霎時收到親朋友好的來電和信息,查問新聞報道的、赤身攀上香港中文大學牌坊的「露股癡漢」,又或是「神秘蜘蛛人」、「政協之子」,是否我的同窗、真身何人等。上網一搜這些關鍵字,啊,原來是兩年前系展的展覽作品。Read More...

2014.04.07

黃嘉瀛:裸露者的自白
(明報星期日生活, 香港)


工作關係三月走了一趟台北,隨意地多留幾日,也沒什麼行程。小學同學大學畢業以後就往台北定居,她做音樂,夢想和愛情在相近的國度有更大的滋長空間,她很清楚,這樣就定下來了。讀工商的大學同學都往這兒攻讀藝術碩士,聽着就很夢幻。比柴灣去天水圍車程還短的時間,順理成章地成避難之地,依仗朋友的福分,呼吸別國的空氣,是唾手可得的幸福。Read More...

2014.03.31

黃嘉瀛:學生流血前,我去了台中
(明報星期日生活, 香港)


2013.05.20

一位敬重的老師


2012.09.10

韶關龍歸


2011.09.27

韶關龍歸